近日,我院行政管理系孟凡蓉教授(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袁梦(第二作者)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陈子韬(通讯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Why do Some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d Actively to the Initiatives of 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在国际公共管理领域权威期刊Public Management Review发表。该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为5.0,在公共管理类91本期刊中排名第6位(Q1)。

文章简介:
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中央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伴随着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的兴起,其在公共政策中的角色日益凸显,逐步参与政策制定甚至主动发起公共政策。地方政府为何积极响应中央级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倡导?本研究以中国科协发布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政策为研究背景,立足于中国情境下政社关系的特殊性,将地方政府对中央级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响应视为多重并发因素组合的结果。研究以新制度主义和治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制度压力-地方特征”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地方政府政策响应研究选取了五个可能引发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的潜在因素,包括中央压力、同级压力、财政能力、问题严重性和支持性利益相关者。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案例,本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方法,深入探究了2020年中国科协发布“科创中国”官方政策文件后地方政府的政策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上述五个因素的存在与否均不构成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科创中国”的必要条件,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对应三种实现路径,分别为“中央压力*财政能力*问题严重性”,“中央压力*~财政能力*~问题严重性*~支持性利益相关者”和“~中央压力*同级压力*财政能力*~问题严重性*支持性利益相关者”。前两种路径表明,当面临较强的中央考核压力时,地方政府无论是否具备相应地方情境因素条件,都会选择积极响应;第三种路径则表明,当主要被同级行政区域间的竞争压力驱动时,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则需要以一定程度的自身财政能力和地方社会组织规模为辅助条件。
理论贡献上,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响应中央级非政府组织政策倡导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增进了对于跨层级、跨部门合作治理问题的理解。实践层面,本文剖析了中国科协在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作用及其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提炼了中国群团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方式和部分经验,相关结论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及分配性政策领域同样具有适用性。
参考文献:
Meng, F., Yuan, M., & Chen, Z. (2025). Why do some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d actively to the initiatives of 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19. https://doi.org/10.1080/14719037.2025.2460174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14719037.2025.246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