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Version
首页>>学生天地>>学生风采>>正文
学生风采
由“两会”出发谈山区生态保护与农村扶贫——公管学院博1243支部 任林静
来源:任林静 时间:2017-03-15 点击:[]

由“两会”出发谈山区生态保护与农村扶贫

我的研究方向与山区生态保护和农村扶贫相关,因此对这两方面的政策信息和信号较为敏感。以下我结合“两会”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研究兴趣,针对土地流转、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村庄文化等方面谈谈自己想法和思考。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开展,农户的土地流转和重新整合似乎是未来资源配置的必然趋势。然而土地流转的前提是土地确权和相关法规程序的规范,这也是目前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火热进行中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调研的过程中感觉到,土地流转最主要的阻碍并不只不明晰的产权,而是源自农民内心对于土地的依赖惯性,如即使搬离了山区的搬迁安置户也不愿放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适时选择回到原居住地经营。就自愿或自发性流转而言,多数仅停留在以信任为基础的亲朋好友间非契约方式的无偿流动,以规范契约的形式进行流转的较少,反会增加村民间的隔阂,这种形式的流转规模不大,对开展高效的适度规模经营作用也有限。这些都不是明晰产权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在此前提下解决好农民的真正需求,才能真正促进土地流转和高效经营。

山区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区域也是扶贫发展的攻坚重点,因此,如何既保了青山绿水又赢得了金山银山是山区发展亟待探讨又极具挑战的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在回答水产品供给及环境保护问题时,更坚定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其实,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产发展都面临同样的情境和挑战。在山区无论是推行生态保护还是产业发展,客观要求必须统筹考虑两者,即既要保证产量又要控制资源承载下的总量。过去我们忽略了后者,从而陷入了自然资源与农户生计的恶性循环。

同时,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易地扶贫搬迁是我认为在规模上颇为震撼的一项综合生态与发展的工程。扶贫办刘永富主任提到,扶贫项目要停止破坏生态,同时还要有利于生态的修复,在这个加减法中找到利益平衡点。这一观点,我非常认同,而且感同身受。在陕南山区实地调研移民搬迁安置情况时,随着工程大规模地推进也切实感受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工作重心在搬迁后安置社区的建设,而对搬迁后迁出地土地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及修复等并无明确的后续支撑和考察,如何在平衡减贫天平的同时稳住另一端的生态保护是尤为值得深虑的。有些地方将生态治理和扶贫发展真正结合起来了,这些都是模范,但是还有大多数地方和群众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让这项伟大的利民工程散发出绿色的希望。

此外,冯骥才老先生在“两会”中的一句话,让我倍感唏嘘,也是我在农村实地调研过程中所忡忡忧心的,“在2011年前的10年里,中国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就是这么一个速度。”我是切实感受到了默默消失的村落和冉冉升起的新城。虽然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中,但是我所做的科学研究使我有机会接触到并逐渐了解到农村,尤其是贫困的山区,也使我在田野调查中逐渐爱上了这些村庄和村庄里的人们。现如今,有些村庄中人太少,有些又太热闹;分别反映了城镇化带来的村庄的空巢化和扶贫开发带来的过分旅游化;这些都一改原有村庄的面貌和文化。“莫要让沉淀了千百年的村落,在我们手里一年两年就糟蹋调了”这是冯骥才老先生的呼唤,正戳我心!



上一条:公管学院2015级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学习讨论会

下一条:【制度建设】2017年度公管学院分党委委员联系基层支部实施办法‍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