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平凡的教师,对得起每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在最后一节课迎来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掌声”是曾卫红老师从事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以来一直不变的职业追求。
曾老师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会认真摸清情况:学生基础如何?先修课程采用的什么教材?多大规模?数学基础如何?英文水平如何?有无参差不齐?等基础信息,做到因材施教。以调动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为起点,通过课程的学科定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课程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高效组织。
曾老师上得最多的是《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更需要与专业相结合,检验工具型课程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最终如何能够准确地运用于应用分析和科学研究中。在长期的教学中,曾老师总结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三步法”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步:学会“三原色”。将课堂知识、书本知识比喻为学习绘画的“三原色”,课堂面授必须将三原色的原理讲透讲细,将自身 “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学科背景带入课程,使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学有成效。
第二步:一起“走画廊”。在基础知识掌握后,将工具运用作为一种 “初鉴赏”。将学生们分成三五人一小组,查找学科顶级期刊上巧妙地使用了所学方法的学术文章,一起精读并进行课堂讲解和研讨,分析画龙点睛之笔,发现不足欠缺之处,让学生们懂得欣赏什么样的作品是真正的好作品。
第三步:“临摹”佳作。找一篇好作品,比如研究美国教育回报的论文,学生们可以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数据,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一下中国得教育回报,这样的“临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研究设计和正确解读分析结果。
曾老师通过 “三步法”在课堂中的运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学生们的毕业论文中,甚至在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可见这门课教学以及现实意义的影子。教学相长,曾老师在这样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案例及佳作,不断追求内容的精致和讲解的技巧,让教与学都能变成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