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Version
首页>>新闻信息>>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科学网】张思锋:行走在田野的西安交大教授
来源: 时间:2016-12-20 点击:[]

“今年收成够吃不?小孩上学一年花费多少?”

“平常看小病一年自己开销多少?大病合作医疗给报多少……?”

11月29日近下午四时,阴冷又有雾绕的天气,丝毫未遮挡住在秦岭大山深处——商南县金丝峡镇富裕沟村一农户院内难得有的热闹场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思锋教授带领25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为实施“陕西省‘脱贫攻坚’的约束条件调查与关键措施研究”课题组,正对陕西南部秦巴山区贫困区域的贫困户做一户一策调查。

张思锋教授(左一)在农村访谈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自11月27日清晨,张思锋研究团队和研究生们计29人离开古城西安到这300公里开外,基本都是地处半山腰的2个乡镇4个村的鸡娃窝人家,串门走户,进行拉家常套近乎,开展问卷调查。

时空转回到今年的11月初,他们完成该项目在陕西渭北澄城县吉安城村等4村426个贫困户的入户问卷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主席20世纪30年代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出的著名论断。”张思锋语气坚定的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研究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也要践行调查研究,运用田野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情景体会,掌握一手资料。”

而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张思锋教授已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知名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但是,他本质和内心情怀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土教授”。因他自1978年9月从渭南临渭区农村迈入西安交大的门,本科毕业留校、又上研究生、从教、带博士生……,一个又一个的春去秋来,虽然历经38年,但他的双脚一直粘着泥土,着魔似的做着关乎中国农村与农民利益及最普通老百姓福祉的学问。

“二保”教授: 研究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这些天有两个好消息:一个是陕西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在西安交大揭牌成立;另一个是我申报的‘我国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侧改革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仍处于激动之中的张思锋高兴地与记者分享喜悦。

据了解,这是张思锋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第五个课题。其中,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模式与推进路径研究》还获免鉴定结项。

张思锋在西安交大、学界被称为“二保”教授,即研究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教授。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他完成自己的第一项研究成果《西北橡胶厂经济效益分析》。这份研究报告被陕西省石化厅和体改委采纳,西北橡胶厂被列为当时陕西省超前改革试点的20家企业之一。紧接着,他又进行陕西长岭机器厂经营机制的实证研究,和同时进行宝鸡市工业发展近中期对策研究。其中对宝鸡市工业发展近中期对策研究报告全文刊登在国务院研究中心的《经济工作者参考资料》上,提出的主要建议也被宝鸡市 “八五”计划采纳。

上世纪九十年中期以前,陕西省榆林地区探明蕴藏有巨量优质煤炭资源,但引不进资源,地方财政还是穷财政,社会经济发展仍为陕西省的落后地区。此时,张思锋被聘请为榆林市特邀经济顾问。面对这份荣誉,他更深感荣誉的背后是巨大的责任和身为一个学者应有的担当与追求。经过调查发现研究,提交了《榆林地区财税现状分析与财源培植对策研究》的报告,提出了很多发展建议,其中一个就是重点发展交通,优先建设公路。如今,榆林地区已建构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榆林资源输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到本世纪初期,榆林市被誉为“陕西的科威特”。

也正是在对榆林市的实地调查中,他发现了在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保问题,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在随后几年的研究中,他着重关注了煤炭开发区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2007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出了榆林煤炭开采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建议,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009年年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模式与推进路径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这也是西安交大第二个国家社科重大课题。

张思锋及团队研究项目的成果,在先后出版的《社会保障精算》、《循环经济:建设模式与推进机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研究——基于三省六县的调查》(人民出版社)、《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专著和教材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办主办的《成果要报》中得到体现。中共陕西省宣传部和西安交大党委先后收到了来自国家社科基金办的表彰公函。

张思锋他们在2012年暑期的再次调查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农民开始抱怨新农保政策补助的金额太少,买个药就没有钱了;同时农民、工人公务员等不同群里间补助差距过大。因此他提出要适当提高新农保养老待遇,这个方案提出后面临着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的质疑,但他通过科学的论证,提出政府财政可消除这种疑虑,这一调研报告也被国家政府部门采用。国家社科基金办公室再次给西安交大党委写来表扬信。同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办也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由张思锋任首席专家的决策咨询点。

他还在新农保研究的过程中,创新性的提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三阶段发展规律”,并提出:“要适度提高社会保障,需要多种支柱。不同收入群体,保障也需要差异对待。而现在的保障是高中低收入人群一样的。但低收入人群更应该被重视,因为高收入人群往往都有自身保障,商业保险等等。而社会保障只能是基本的,不能像西方一样全包。要注意福利财政不可逆性,防范未来的社会保障财务的不可持续性。”

目前,他们团队正在继续致力研究的养老保险和精准扶贫的社会关键制约因子问题。在陕西、江苏、北京等地进行为期三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2014年率先提出从养老保险到养老服务的前瞻性命题, “全国从养老保险到养老服务”的主题会研讨会于201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

“中国养老保险中最重要的是养老服务问题,而养老服务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张思锋又根据调研数据,进一步从制度安排、行政管理、经办服务三个维度出发,围绕顶层设计、财政投入、管理体制、经办网络和多元参与等方面,对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展开调查与研究,提出构建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应基于经济支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照护支持的失能老人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和照护人员支持的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咨询建议。

“三阶段”方法:出成果背后的法宝

调查,调查,再调查。

“在1988年下半年,每周六下午上完两节后,自己就坐西安至咸阳公交车去咸阳郊区的西北橡胶厂调查企业经营状况,当时的交通不方便,每次需要倒很多趟车才能达到工厂,大概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关于西北橡胶厂的经济效益分析终于有了结果,研究结论和建议也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与采用。”张思锋回忆谈到。

从这个项目开始,张思锋正是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态度,走上了自己的研究道路,也形成自己科研团队的风格。

在1988年-1992年的五年期间,他去过陕西省内260家国营大中型企业中160多家。他说:“研究初期的三个重要项目,奠定了我一生的研究风格,就是从调查入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论想的再好说的再好,都要有事实证明,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在每一个项目研究中,张思锋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三阶段”研究方法:深入基层大规模调查、对数据进行技术性与原理性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支撑理论。

张思锋的学问研究一直是秉承关注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典型的小案例入手,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前瞻性见解。在1997年1月7日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于海南海口联合召开的“政府与市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在大会小组发言中提出了《中央政府在西部开发中的决定性作用》报告,由于当时中央政策是大力开发沿海,他的发言引起了诸多批评之声,这篇论文在当年《人文杂志》第四期发表。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验证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张思锋教授(右二)带领学生在大山深处开展贫困户情况问卷调查

他逐步形成了一种自己的“三阶段”课题研究方法。第一,先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做扎实,从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现实问题,在诸多问题中找关键问题。找出关键问题所在,就要解决关键问题。第二,查资料、参考前人研究。上世纪90年代查资料不像现在上网很方便,那时候用的都是最原始的笨办法,下苦功夫,即泡书店、泡图书馆,翻阅各种杂志、期刊、报告。第三,根据技术分析与原理性分析结论,提出对策,撰写报告。这样最终才就能做出能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和老百姓都满意的研究结果。

但是,在农村特别是当下的农村,开展调查获取真实数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在张思锋在市场经济刚开始时去西北橡胶厂调研,尽管有政府部门领导引荐,也经常不受欢迎!走到车间观察,不时也会遇到呵斥或驱逐,此时只有陪着笑脸,站得远一点看、找机会套近乎。久而久之,他和工厂里的工人、领导、农民都成为了朋友,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张老师”。

保持一个本色:真诚+实干

做事就是做人。

张思锋常说:“我自己是一个农村孩子,出身农村,感情也在农村。我觉得自己做不了多么高大上的事情,一位土生土长的西安交大人就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情。”

他的研究问题也就始终关注民生,始终为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他身上体现着关中老农民的性格特征:真诚、厚道、苦干。

据了解,他的妻子是他上大学前定下的,随后成家,妻子在渭南农村务农,上世纪90年农转非到西安团圆;而前几年夫人不幸患白血病,花尽所有积蓄,直到如今治愈,一直恩爱幸福、相濡以沫。

张思锋1952年出生于陕西渭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完初一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回到农村务农,艰苦锻炼塑造了他能吃苦不怕累的精神。他,在村民的推荐下当上村里的生产队长,在此期间,喜欢读书,加之文笔不错,因此经常给县广播站写稿子,工作积极认真,又当了大队团支部书记,很快被推选为公社团委副书记。在公社期间,不仅干过写稿子这样的“文”活,修水库、修河坝这样的“武”活也是一样不在话下。

农民的娃咋办?两个字:学、干!

他常对学生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你就成为专家。”“但有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当你真的认真去做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并不简单。”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只上到了初一的他,要报名参加高考。在甚至遭到周围人质疑时,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了高考。但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数理化根本不行,落榜!不能放弃,重新开始学习备战之路,经常挑灯夜战,困了就趴一会,起来再继续学习。1978年他考上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

刚到西安交通大学上本科时,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而自己只有初中学历,一开始感到很自卑!暗中拼命地读书学习、比较、思考。张思锋回忆起感慨说。

“当时早晨路过操场都能看到张思锋在操场读书、背英语课文。”他的同学、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原部长贾箭鸣如今谈起,都记忆深刻。

他们都是因成绩优秀而留校工作。张思锋任教开始,从事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教学工作,1985年攻读在职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曾先后编写了数本《政治经济学》等相关方面教材。

张园,张思锋的一名博士生,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教授,认为不但跟导师学习到做研究的学问和风格,而且重要的是学习到做人做事的一个真诚态度和如同黄土一样厚重的情怀。

“张老师带领我们做科研是跑的样点最多的人,逐字逐句修改我们的总结材料或论文,闲暇时与我们如同朋友谈笑风生。他不光授业,还影响着我做人做事,更教会了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品行。我感谢恩师,是他重新塑造了我。”张思锋教授的弟子张立,如今也是西安交大优秀青年教师,她从2006年4月跟着张教授开始学习,现在还是张教授的博士后。

饮水思源。

谈及在西安交大这样一个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著名大学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感受时,他语气诚恳地说:“正是交大理工科老师的思维方式,身上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科氛围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研究风格和态度。如,研究项目中一些创新的数据分析方法也是学习借鉴理工科老师的。”

“我的一些荣誉和成绩,应该是属于我的学生和团队,属于交大的。”“是交大成就了我们这些人,我在交大是微不足道的。我从大学到工作近四十年,一切得益于在交大特有的精神、氛围、环境。”张思锋在采访中数次谈到了对西安交大的感谢。“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是交通大学校训的传承,“为民族之光”“为世界之光”是交大爱国爱校精神的典型体现。

这是交大人的特质:立足实践,从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出发,认认真真踏实做研究做学问,“为世界之光”而追求。

11月18日,陕西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基地在西安交大成立揭牌,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正如校党委书记张迈曾在成立揭牌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讲,西安交大将继续扎根陕西这片热土,有责任为民政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在今后的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中,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时效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积极咨政建言,切实发挥新型“智库”作用。

张思锋也始终认为:“研究中国现实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最有效的路径,也是最有前途的方向。”“人文社会科学并没有先进发达之分,民族的国家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社会变化最快的国家,有着当今世界最丰富的社会实践,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

附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2/363911.shtm?from=singlemessage



上一条:“公管一家,爱在一起”2017元旦晚会顺利举办

下一条: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与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进行工作会谈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