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Version
首页>>新闻信息>>学院新闻>>正文
学院新闻
中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
来源: 时间:2025-05-20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5月16日到17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隆重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近7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位嘉宾,及公共管理和应急管理学科学术期刊的负责人、资深专家参会交流。本次论坛聚焦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汇聚各方专家和代表,分享最前沿的理论和最鲜活的经验,为推动我国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论坛开幕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武汉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煌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董新宇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丁煌教授主持开幕式

别朝红教授致辞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始终秉承“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始终以兴学强国为己任,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在应急管理理论研究、政策咨询、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期待以论坛为平台,凝聚西安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合力,共同推动应急管理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薛澜教授致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表示,应急管理学科应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强国家应急力量建设的需求而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应急管理学科的首批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为全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探索出了有效路径。薛澜指出,当前贸易战、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科发展带来机遇,但学科也面临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交流受限等问题。期待学术界与实践部门加强合作,推动应急管理学科稳步向前。

董新宇教授致辞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董新宇教授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作为中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160余项,建有省部级合作共建科研基地14个,为国家、省部级政府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论坛的举办,既是对“十四五”期间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发展的系统总结,更是面向“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朱正威教授主持了论坛主旨演讲,专家们就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定位与方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技术创新与公共安全治理等关键问题发表前沿观点。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提出,发展应急管理学科要把握“时”与“势”,找准学科定位、处理好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和国家安全一级学科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师资队伍、加强“招录-培养-就业”一体化、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中欧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马宝成表示,我国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还面临突出挑战,要开展公众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应急管理学院特任教授吴旦提出以学科交叉赋能应急管理,通过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推进学科交叉创新,打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应急管理研究新范式。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管理学院沙勇忠教授基于情景构建方法,总结了中国城市Natech事件的演化特征与关联规律。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童星教授阐释了学术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涵义、规律、层次等基本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提出,“问题导向+需求牵引”是新基建赋能基层应急的根本策略,需辅以技术迭代、制度创新等策略,形成“靶向治疗+系统调理”的完整方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晓萍教授从中国社会安全概念的根本遵循、社会安全概念的中国话语等方面,构建了社会安全概念的理论认知。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新华从颠覆性技术创新给规制治理带来的新挑战切入,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创新下规制治理面临的新需求,提出了促进创新激励与风险防范相平衡的规制变革路径。原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闪淳昌作压轴演讲,提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法律有规定、中央有指示、文化须传承、国际大趋势、国情有需求、群众有要求、科技有支撑、案例有警示。

朱正威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郑国光会长主旨演讲

马宝成教授主旨演讲

吴旦教授主旨演讲

沙勇忠教授主旨演讲

吴建南教授主旨演讲

童星教授主旨演讲

姜晓萍教授主旨演讲

黄新华教授主旨演讲

闪淳昌主旨演讲

新时代新征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燕凌教授主持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优化”圆桌论坛环节,专家们一致认为,要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瑞昌教授强调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炳胜教授主张以系统工程思想为牵引、以行政学和公共政策为指导、结合行为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综合应急管理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莫于川教授提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4)》为指导,加强应急法治建设。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容志教授指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要处理好“上和下”“左和右”“前和后”“大和小”四对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教授分享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急管理学科在项目申请、论文发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立华教授强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需坚持文明价值导向、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钟开斌教授提出从“高大上”三个层面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即开展高维度战略规划、推动大安全大应急格局落地、促进新应急管理从 1.0 版本向 2.0 版本迭代升级。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德海教授从国际方法、中国问题、国际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独到见解。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在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岗位特聘教授徐晓林主持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圆桌论坛中,专家们就如何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展开激烈讨论。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教授抛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谁来提升”和“提升谁的能力”两个问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何文炯教授认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需强化协同联动、考虑成本因素并推进责任落实。西南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李华强教授提出以公众参与、科技赋能等措施,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减负增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郭雪松教授提出建立面向应急响应的触发机制、完善预案体系、建立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的机制,实现多元组织和主体的高效协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詹承豫教授从以人为中心、资源约束和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发表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宏伟副教授深入分析了基层应急管理体制和体系、消防和公安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易承志教授强调做好基层应急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乃至“最后一米”。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海波教授以南京“223”电动自行车火灾为例,指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面临基层风险面广量大、公共责任强化难等现实难点。

会旗交接环节,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郭雪松教授将论坛会旗交还主办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联合召集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接过旗帜后,郑重将其授予下一届承办单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工作组成员、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沙勇忠教授接受会旗并向全场致意。会旗传递见证着中国应急管理学科发展薪火相传,寓意着应急管理学科共同体永续发展。

本次论坛围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的组织运行”、“应急管理与新兴技术”、“应急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应急物资储备及调度”、“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风险治理与人才培养”、“恢复重建与危机学习”、“低空装备与航空应急救援”等主题设置了9个平行分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福州大学、暨南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学者进行了学术研讨,百余名研究者参会旁听学习交流。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人才培养工作,论坛特别设置了6场青年学者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福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南华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财经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学者,就“应急体系优化与政策创新”、“应急管理的微观行为”、“应急协同治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预防与应急准备”、“智慧应急与治理创新”等主题进行学术报告与讨论。

论坛闭幕式由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蔡立辉教授主持。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了“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6位优秀学者荣获奖项。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九联合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应急管理部原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郭治武,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燕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李智超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吕书鹏教授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郭雪松教授作会议总结与闭幕致辞,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本次论坛也得到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公共管理评论》《行政论坛》《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中国应急管理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Urban Governance》《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等11本期刊的支持,期刊圆桌论坛“应急管理研究趋势与范式”作为论坛的活动之一在5月16日举行。




下一条:第四届“资源环境治理与政策创新丝路论坛”在创新港举行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