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Version
首页>>学院党建>>特色文化>>正文
特色文化
【中国之治】五代十国时期:“枢密使”扩张的和发展
来源: 时间:2020-08-31 点击:[]


摘要: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段分裂时期,但是其在制度上的探索和试验为后来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枢密使”的权力在该时期经历了迅速扩张和逐渐规范的不同发展过程,最终稳定成为我国古代治理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家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卓越智慧。

    五代十国(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唐宋之间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政权相继登场。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五代十国常被人称为乱世,其在政治制度传承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却往往被忽视。事实上,五代十国是当时社会变革、探索新模式的重要时期,为宋朝之后的集权和统一提供了经验。其中,“枢密使”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权力结构,重塑了当时的权力格局,是我们考察和了解这一时期治理模式变革的重要窗口。

  IMG_256

“梁之崇政使,乃唐枢密之职,盖出纳之任也,唐常以宦官为之。至梁戒其祸,始更用士人,其备顾问、参谋议于中则有之,未始专行事始用于外也。至崇韬、重诲为之,始复唐枢密之名,然权重于宰相矣。后世因之,遂分为二,文事任宰相,武事任枢密。枢密之任既重,而宰相自此失其职也。”              ——《新五代史》卷二四《郭崇韬安重诲传论》

枢密使最初由唐末唐代宗设置,当时由皇帝近侍宦官担任,最初仅起到一个上承君命,下联宰相的联系沟通作用。在五代十国时间,枢密使改由士人充当并建立起日趋庞大的枢密院机构,总揽财权、政权、军权,凌驾于三省之上,基本上完成了由内廷向外朝的转化,成为正式的决策机构。到后唐时期,枢密使由武将担任,而且兼任节度使,掌握藩镇,至后唐庄宗时,枢密使上承皇帝,下制宰相(枢密使常常兼任宰相),其力量得到空前的加强,甚至一度超越皇权。尽管再之后,枢密使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但是其作为一项制度设计,被逐渐完善和运用于国家治理。宋朝延续了这一制度,但是鉴于武将骄悍,于是逐步大量起用士人担任枢密使,实际上是继承了五代以来的枢密使制度,彻底完成了枢密使从内廷向外朝的转变。

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熊德基先生曾指出:“表面上乱,实质是变”。仅就以枢密使为考察对象,枢密使的权力从迅速扩张,成为首屈一指的权臣,到后期逐渐回归,权力不断缩小,至宋朝时成为一种稳定而核心的职官。枢密使作为平衡皇权和相权的职位设置,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些许波折,甚至在一定时期造成了社会动荡,但是从更宏达的历史维度来看,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来的国家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之一。因其正处于唐宋变革的关键时期,上承唐中叶以来的变革大潮,下启赵宋社会发展之趋势,在这个大的时代潮流下促使其社会必然发生剧烈的变化。枢密使从从扩张到回归,到最终成为一项稳定的制度设计,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家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智慧,也体现出合理的制度设计对于国家稳定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上一条:【中国之治】宋代:永佃制

下一条:【中国之治】隋唐时期: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